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场地资源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如何在保证体育场地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解决“建而不用”的困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共享体育场作为一种创新经营模式,为破解体育场地资源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共享体育场的概念与优势

1. 概念

共享体育场是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将体育场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场地资源的共享、预约、管理和运营的一种新型体育服务模式。

2. 优势

(1)提高场地利用率:通过共享模式,可以实现场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场地闲置现象。

(2)降低运营成本:共享体育场可以降低场馆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满足多样化需求:共享体育场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提高体育服务水平。

二、共享体育场的关键环节

1. 场地资源整合

(1)摸清底数:对现有体育场地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场地分布、面积、设施等情况。

(2)分类管理:根据场地类型、位置、设施等因素,对场地进行分类管理。

2. 技术平台搭建

(1)开发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搭建共享体育场平台。

(2)功能模块设计:包括场地预约、支付、评价、管理等模块。

3. 运营管理

(1)制定运营规则:明确场地使用规则、收费标准、预约流程等。

(2)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场地设施安全,保障用户权益。

4. 激励机制

(1)用户激励:对积极参与共享体育场的用户给予积分、优惠券等激励。

(2)场馆激励:对积极参与共享体育场运营的场馆给予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激励。

三、案例分享

1. 杭州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杭州以“变废为宝”、“见缝插针”为建设理念,在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等城市边角空间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如上城区近江西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拱墅区康桥街道昌运篮球公园等,有效解决了群众运动去哪儿的问题。

2. 智慧化管理

杭州在共享体育场建设中,引入智能化管理设备,如健身客流捕捉探头、无人值守等,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四、总结

共享体育场作为一种创新经营模式,为破解体育场地资源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整合场地资源、搭建技术平台、加强运营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场地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满足多样化需求,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