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曾宪梓体育场,一座承载着梅州市梅县区深厚历史底蕴的现代竞技场,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曾宪梓体育场的传奇故事,从其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到现代竞技场的华丽蜕变,展现一场体育盛宴的开启。
一、历史背景
曾宪梓体育场的前身是梅县区人民体育场,始建于1984年,由旅港嘉应商会会长曾宪梓牵头发动港澳同胞捐资78万元,县政府拨款30万元,总投资108万元,于1986年建成。该体育场位于梅县区新城,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逾2万多人。
二、建设过程
曾宪梓体育场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曾宪梓博士的大力支持。他不仅捐资1500万元,还亲自参与体育场的设计和建设。曾宪梓体育场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比赛场馆设计,选用的座椅与国家体育场(鸟巢)使用的座椅一模一样,按蓝、绿、黄三种颜色采用掀背式设计。
三、历史辉煌
曾宪梓体育场自建成以来,举办了众多大型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活动。1987年,体育场承办了第六届全运会男子足球预赛,1988年第三届宪梓杯足球赛的决赛在此球场进行。此外,体育场还成为了梅县区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四、现代竞技场
随着梅州市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曾宪梓体育场逐渐无法满足大型赛事的需求。2015年,梅州客家足球队获得中乙联赛冠军,同时获得2016赛季中甲联赛的参赛资格。为了迎接更高水平的赛事,体育场进行了翻修,焕然一新。
五、体育盛宴即将开启
经过翻修的曾宪梓体育场,如今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竞技场。它不仅具备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能力,还成为了梅州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名片。在未来的日子里,曾宪梓体育场将迎来更多精彩赛事,为市民带来一场场体育盛宴。
结语
曾宪梓体育场,这座承载着梅州市梅县区深厚历史底蕴的现代竞技场,在岁月的洗礼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预示着梅州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曾宪梓体育场举办的这场场体育盛宴,为城市增添更多活力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