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的中小学在体育教学方面呈现出一系列创新与实效并重的新趋势。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解析这些趋势。

一、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成都市各中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体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要求,成都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例如,四川天府新区香山中学通过延长大课间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主运营俱乐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长。

二、体育教学创新

  1. 俱乐部模式:学校开设各类体育俱乐部,如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2. 跨学科教学:成都市第六体育联盟教研活动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创新,如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北区小学的《最美火焰蓝》、《绘动的调色盘》、《绘飞的器材》等融合课,培养学生多元能力。

  3. AI赋能教育: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第三届人工智能教学赛课(体育专场)展示了AI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如袁胜帅老师的《足球:脚内外侧变向组合技术》等课程,通过AI智能问答和多媒体分析,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技能。

三、实效性教学

  1. 科学训练:全鑫老师的《健美操踏步类动作组合教学及创编(第四课时)》等精品课程,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构建了体能技能分层训练体系,确保运动强度达标,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能力调节训练频次。

  2. 个性化教学:通过智能手环等设备实时监测学生运动数据,精准关注每一位孩子的运动状态和真实感受,实现个性化教学。

  3. 多元化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帮助学生建立客观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

成都中学体育教学新趋势体现了创新与实效并重的特点。通过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实效性教学,成都市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正朝着更加科学、全面、个性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