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906年)的历史悠久的体育场,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体育场之一,被誉为“岭南体育文化的活化石”。历经百年沧桑,这座体育场在2025年迎来了全新的改造,不仅焕发了新生,更成为了广东省乃至全国体育文化的新地标。
改造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进步,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原有的设施已无法满足现代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为了提升体育设施水平,弘扬体育文化,广东省政府对体育场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
改造后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定位为“一公园·四基地”,即体育文化纪念公园、国家体育科普基地、全民健身示范基地、优势体育产业聚集基地、运动康复医学基地。通过改造,体育场将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U16)场地,并进一步打造成为文体旅教体育综合体,成为广东体育建筑新地标。
改造亮点
原位吊装工艺: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了“支撑胎架原位吊装”工艺,实现了钢结构的安全拆解,有效保护了历史建筑基因。
BIM技术:通过BIM技术,实现了管线的综合优化,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
创新加固工艺:采用灌浆料截面加固锚杆静压桩基础,攻克了狭小空间施工难题。
绿色低碳:因地制宜规划流线设计,促进场馆与周边街区有机融合。采用节能变压器、智能照明、高效分体空调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应用智能自动喷灌系统,多措并举实现节地、节能、节水。
智能化升级:通过场馆智能化全面升级,实现更高效的智能体验,提升管理运营效能。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改造过程中,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注重保护原有岭南风韵和历史建筑记忆。外立面设计体现了岭南建筑特色,内场座椅通过特殊配色体现了大湾区气韵。同时,场馆内部还设置了体育文化展览馆,展示了广东体育发展的历史和成就。
未来展望
经过改造升级,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将成为一座集体育、文化、旅游、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综合体,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服务,为广东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这里将成为广东乃至全国体育文化的新地标,见证广东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