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信体育场,原称颐中体育场,是一座位于青岛市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体育场在2006年前后被闲置,后于2009年被国信集团接手并开始改造。本文将深入揭秘国信体育场改造背后的故事与挑战,展现其从废弃到焕新重生的发展历程。

改造背景

2006年前后,颐中体育场由于存在未经过竣工验收等安全问题,导致其长期无法承接国际大型足球赛事和国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为了提升青岛市体育设施水平,市政府决定对体育场进行改造。

改造历程

  1. 论证与方案确定:2009年,市政府将体育场改造提上日程,并由市体育局牵头组织论证了推倒重建、整体翻修、小幅改造等三种实施方案。最终,经过多次专家论证,确定了整体翻修的方案,并得到市政府批准。

  2. 施工过程:2012年3月,由于青岛中超赛场不达标将影响到中国球队参加亚冠联赛的名额,国信集团紧急启动了体育场维修改造工程。经过200多天的紧张施工,体育场维修改造工程在10月15日实现顺利验收。

  3. 改造亮点

    • 场地与设施升级:改造后的体育场,硬件水平已达到了亚冠级别,具备承办国际足球单项赛事、国内足球最高赛事、国内田径一类赛事的能力。
    • 安全问题:体育场主体加固后保证至少使用寿命40年,主体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达到了国家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标准。
    • 人性化设计:观众席改为了高靠背折叠式坐椅,增设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观赛区域,屋顶张拉膜能够覆盖全部座椅,确保风雨无阻。

挑战与困难

  1. 时间紧迫:由于亚冠联赛即将来临,国信体育场的改造工程在短时间内必须完成。这给施工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安全问题:体育场长期承接各项赛事,人员密集,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在改造过程中,施工方必须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 资金投入:改造工程耗资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信集团在资金投入上面临一定的压力。

总结

国信体育场的改造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改造过程中,施工方克服了时间紧迫、安全问题、资金投入等困难,最终实现了体育场的焕新重生。这一工程不仅为青岛市增添了重要的体育设施,也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