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体育场工程,作为海南省的重点项目,不仅承载着举办最高等级赛事的功能,更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新地标。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创新和智慧管理在其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一、工程背景与挑战

1.1 工程背景

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体育场项目,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设有4.5万个座位,是海南省目前最大的体育场。该体育场不仅是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闭幕式场馆,更是未来举办各类国家级和国际级体育赛事的重要场所。

1.2 工程挑战

  • 工期紧张:项目从2019年9月18日开工,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建设。
  • 技术复杂:体育场外立面采用白鹭膜单元造型,看台屋面采用索膜结构,技术要求高。
  • 新材料应用:碳纤维(CFRP)索首次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难度大。
  • 智慧工地建设:需要打造5GBIM智慧工地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技术创新与突破

2.1 碳纤维材料应用

体育场索桁架结构的交叉索采用碳纤维(CFRP)索,实现了新材料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首次应用,突破了传统材料在强度和耐久性方面的限制。

2.2 智慧工地系统

通过5GBIM智慧工地系统,实现了工地全方位可视、可测、可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2.3 施工技术突破

  • 索桁架结构施工:采用轮辐式索桁架结构,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预制装配式施工:看台座椅、轻质隔墙板等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智慧管理保障

3.1 施工进度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和高效指挥,确保了工程进度按计划推进,实现了提前完工的目标。

3.2 质量安全管理

通过5GBIM智慧工地系统,实现了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有效监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3 信息化技术应用

应用物联网、BIM、大数据、AI等核心技术,打造了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的智慧场馆。

四、工程成果与影响

4.1 工程成果

  • 完成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设有4.5万个座位。
  • 外立面采用白鹭膜单元造型,看台屋面采用索膜结构。
  • 索桁架结构的交叉索采用碳纤维(CFRP)索。
  • 打造了5GBIM智慧工地系统。

4.2 工程影响

  • 成为海南省目前最大的体育场,满足最高等级赛事直播要求。
  • 提升了海南省体育设施水平,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
  • 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总结

海南体育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智慧管理和团队努力,成功实现了项目的顺利完工。这一工程不仅代表了海南省体育设施建设的新高度,也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