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后,采用各种不同的休息方式。这些休息方式有的科学合理,有的却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揭秘运动场上的几种神秘休息方式,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恢复体力。

误区一:运动后大量饮水

错误做法:运动后立即大量饮水。

原因分析:运动出汗会使身体丢失水分和电解质,适当补水对维持体液平衡大有裨益。但如果大量饮水,可能会引起水中毒,出现头晕眼花、呕吐、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肌肉痉挛等。

正确做法:在运动的前、中、后少量多次补充运动饮料,水温控制在10~20℃。如果进行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在运动后2小时内应及时补充含低聚糖、多肽的饮料,利于身体肌糖原的重新合成,有助于疲劳恢复。

误区二:运动后立即躺下或蹲坐

错误做法:运动后立即躺下或蹲坐。

原因分析:运动后,身体机能在一定时间内还处于活跃状态,各系统机能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剧烈运动时,下肢大量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可以达到相当于安静时的25倍以上,下肢肌肉不断收缩,通过“肌肉泵”的作用推动血液回流。如果运动后立即躺下或蹲坐,肌肉泵作用消失,回心血量急剧下降,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正确做法:运动后不要马上停下来,最好做一些放松、整理或拉伸运动,还可以按摩肌肉,能促进疲劳恢复。

误区三:运动后马上洗澡

错误做法:运动后立即洗澡。

原因分析:运动后体温升高,毛细血管扩张,皮肤通过大量排汗来带走热量。如果运动后马上洗澡,尤其是水比较凉的情况下,会令汗腺排汗戛然而止,热散发不出来,对身体恢复不利,甚至会引起肌肉痉挛,降低免疫机能,引发感冒、伤风和气管炎等疾病。

正确做法:剧烈运动后应先擦干汗液,不要吹电风扇或进入很冷的空调房,等不再出汗时再洗澡。

总结

运动场上的神秘休息方式,并非真的神秘,只是我们在运动后,对如何正确恢复体力存在误区。了解并掌握正确的休息方式,有助于我们在运动后更快地恢复体力,迎接下一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