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然而,社区健身设施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居民。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全方位体育设施保障方案,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健身服务。

一、现状分析

1. 健身场地不足

根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41平方米,虽然比2013年增长了65.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许多社区居民反映,周边缺乏足够的健身场地,尤其是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场地。

2. 健身设施分布不均

从全国范围来看,社区运动场地的数量、面积、人均指标等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的特征。城市基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较为缺乏,难以满足群众日常健身需求。

3. 健身设施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全国90%以上的社区建有健身设施,但由于统计时拥有一件器材也算覆盖,社区健身设施的质量和水平难以保证。

二、全方位体育设施保障方案

1. 增加健身场地供给

(1)利用边角地设置健身器材

在公共用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利用边角地设置健身器材是一种有效办法。例如,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利用边角地设置了大量健身器材,方便居民就近健身。

(2)新建小区的体育设施规范

制定新建小区的体育设施规范,并强化监管,确保新建小区体育设施达标。例如,杭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中明确规定,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以上。

(3)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配建嵌入式健身设施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配建嵌入式健身设施,构建群众身边的多层次多样化健身圈。

2. 提升健身设施质量

(1)扩大健身设施增量

到2025年,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例如,郑州市新建或更新健身路径2208条,建设多功能运动场135个、智能健身驿站60个、社区活动中心138个。

(2)提升健身设施质量

开展健身设施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四大行动,扩大健身设施增量、提升健身设施质量、用好健身设施存量,提升健身设施开放服务水平和综合使用效益。

3. 优化健身设施布局

(1)社区15分钟健身圈

推动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健身服务。例如,郑州市形成了以建成大型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主体,小型多样健身设施为补充的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小区(村民小组)五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体系。

(2)智慧健身设施建设

大力推广智慧健身设施建设,采取政府出资、小区出地、企业运营模式建成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实现“出门就是运动场,下楼就有健身房”的工作目标。

4. 加强健身设施管理

(1)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健身设施正常使用。例如,长沙市连续6年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并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2)加强适老化适儿化健身设施配置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加强适老化适儿化健身设施配置,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健身服务。

三、总结

全方位体育设施保障方案的实施,将有效破解社区健身难题,提高居民健身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健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