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体育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逆境中求生,成为摆在众多体育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将结合当前政策环境和企业实践,揭秘体育企业的纾困之道。
一、政策扶持:助力体育企业渡过难关
财政补贴:各级政府纷纷出台财政补贴政策,为体育企业减轻负担。例如,四川省体育局出台的《助力体育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体育产业稳步发展的八条措施》,最高补贴可达300万元。
税收优惠:针对体育企业,政府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江苏省体育局出台的《深化服务体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动惠企税收和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实。
金融支持: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贷款产品,降低贷款利率,为体育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例如,苏州市体育局出台的纾困政策,利用苏州市体融通担保贷款、小微贷和省体育局阳光体育贷等金融服务平台,建立融资绿色通道。
二、企业自救:创新求变,拓展市场
数字化转型:体育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线上平台拓展市场。烟台鹿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拓展市场:在疫情缓解后,体育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寻找商机。例如,安徽三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营销,借助网红代言宣传产品优势,吸引消费者关注。
赛事合作:体育企业积极寻求赛事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例如,烟台鹿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赞助重庆和宁夏举办的棒球赛事,吸引了业界人士的关注。
三、合作共赢:跨界融合,共克时艰
产业链协同:体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例如,杭州余杭区文广旅体局联合体育旅游发展及乡村产业运营企业,打通体育产业的上下游,共同研发体育旅游新路线。
跨界合作:体育企业与其他行业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苏州体育部门出台的纾困政策,聚焦体育服务业领域,助力各类体育服务业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结语
在逆境中求生,体育企业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体育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要积极自救,拓展市场,跨界合作,实现共赢。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体育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