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学校体育条例作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自1990年颁布以来,对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揭秘学校体育条例颁布背后的故事,分析其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

一、颁布背景

20世纪80年代,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普遍下降,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198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政策。

二、颁布过程

  1. 调查研究: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全国各地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制定草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草案)》。
  3. 征求意见: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草案)》印发至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
  4. 修改完善:根据各方意见,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草案)》进行修改完善。
  5. 正式颁布:1990年3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发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三、主要内容

  1. 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2. 学校体育工作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体育教学为中心、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
  3. 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建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体育教研组,加强体育工作经费管理,对体育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班级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颁布影响

  1. 提高学校体育工作重视程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使学校体育工作从国家层面得到了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始加强体育工作。
  2. 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原则和制度,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3.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实施,使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促使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改革,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五、总结

学校体育条例的颁布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应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